李茗茗:那些和书有关的事儿
新闻来源:爱青岛 时间:2015-11-01
“领读一百天改变人生路”2015全民阅读活动,面向全体市民开启。本期推出的领读人是青岛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茗茗,分享那些改变她工作和生活的书,分享那些和书有关的事儿。
所有领读人里,属李茗茗的书单最长。
是她的工作使然?还是她想把最具分量的书同大家分享?
直到一个稍显忙碌的午后,在一个左右都是书香墨香的地方,听她娓娓道来,才知那些书和与书有关的事,早已融到她的血液,念念不忘。
【分享】
“只要有梦想、有激情,就能够从零开始走向全国。”
诸多推荐的书里,吴士宏所著《逆风飞扬》,是李茗茗女士首推的书。她跟这本书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那时,正值全国普及计算机教育,刚提出从娃娃抓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1997年青岛出版社创刊了全国第一本学生类的电脑刊物——《少年电脑世界》。当时国内计算机类的专家基本都在北京,为做好这本刊物,李茗茗女士受命带了6名年轻的编辑到北京工作,一方面找专家、顾问,指导办刊;另一方面也要打开市场,跑中小学校。
李茗茗回忆道,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整个编辑部只有一台联想电脑,经常要开天窗;大家挤住在套二的房子,连阳台上都住了人;大冬天骑车穿行在北京大街小巷,冻得受不了,就跑到旁边的商场里去暖一会儿再出来……
“那时虽然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梦想,但困难也特别大。”那时,她在书店里发现了那本吴士宏的《逆风飞扬》。“吴士宏女士原来是护士,她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丢掉性命,觉得该换一种活法。”她说起吴士宏是如何考进了IBM,如何进入高管位置,又是如何做了微软大中华区CEO。
“我跟年轻的编辑们说,每个人都是从零点开始的,只要有梦想、有激情,我们能够从零开始走向全国,有朝一日争取买一辆自己的车,不用在寒冷的冬天骑自行车跑市场。”她坦言,这本书对《少年电脑世界》团队,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当我离开时,全部码洋从2000多万到1.3亿。”
李茗茗女士是理科生,1987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出版社做了编辑。“当时做一个编辑很荣耀,因为当时市场化程度不像现在这么高,很多专家、教授求着我们出书。”
做了9年图书编辑后,李茗茗见证了《少年电脑世界》的创刊,再后来,出版社两个比较成熟的刊物合并,成立少儿期刊中心,她任总编辑。
那时,出版业也走向了市场,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除了编辑业务,她要考虑市场、了解经营,要了解中国企业的市场背景和运营规律。“当时,我就看到了新锐经济学家吴晓波的这本《激荡三十年》。”
这本书记录了1978到2008年,整个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我对这30年里的变化,有了了解,对我的少儿期刊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14年,当我离开时候,整个青少期刊群,从5本到了每个月要出40多本期刊,全部码洋(图书定价总额)从2000多万到了1.3个亿。省外市场的份额占到了70-80%,已经从山东走向了全国。”李茗茗坦言,这些数字的变化,均得益于《激荡三十年》。
“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和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挫折,而这种挫折对人的打击,有时候是难以承受的。”李茗茗提及人生的一个转折阶段时,说到了朴槿惠,“被朴槿惠的气质所吸引,开始留意韩国首位女总统的报道。”
在她看来,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女人而言,都有启迪作用。“父母被杀,这对朴槿惠和她几个姊妹是巨大的打击。她回到老家的破屋子里,开始潜心读书,这是我们可知,但绝对达不到感同身受的境地。”
2012年底,朴槿惠竞选总统时真诚地对她的支持者说:“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艰难、反对你的人,是打不倒你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打倒你自己。”
“只要其中一两句话,对你的思想、心态、性格产生影响,就没有白读。”
朴槿惠在书中提到了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后者对她的影响很大。
“曾有一位著名的阅读人说过,‘有精神营养的书籍,一定是非常难懂难读的,而且非常值得反复去读的书’,我觉得《中国哲学简史》就是这样一本书。”她也赞同朱永新先生的观点,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的水平。
李茗茗唏嘘现如今碎片化的阅读——手机阅读,代替了传统的深阅读、系统化阅读。在她看来,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充其量只是信息的来源,而不能成为精神发育的支撑。“所以我感觉冯友兰先生这本书,无论从阅读的意义来讲,还是人生的意义来讲,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她介绍起阅读的三种需求:一种是兴趣类的阅读,即喜欢美食,就会研究美食书,喜欢文艺的话,可能看小说就多一点;一种是功利性的阅读,即为了丰富专业知识读书;还有一种是杂读,随机看到一本书。
“杂读就是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应该拿过来读一读,有可能看不懂,只要其中一两句话,对你的思想、心态、性格产生影响,就没有白读。”她建议读者不妨把《中国哲学简史》放在床头,随时拿来看看。
“读一遍,有可能会理解百分之十,读两遍可以理解百分之三十。你需要反复阅读,才可能吸纳其中的精髓。”
“用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天。”
明海《禅心三无》,讲述了王阳明倡导的新学概念,凡是除了学习理论外,更要去实践。在这么浮躁的当下,整个社会处在发展的过渡期,心不安。而王阳明倡导,心定才能静,静了之后才能安,安了以后才能虑,虑了之后才能得。
“王阳明说,随着人生长的环境、接触的人不同,有可能环境把人的良知给遮蔽了,所以表现出恶的东西,那心一定是不定的,不平静、不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思考就不会有所得。”
李茗茗赞同他的观点,倡导发扬善的行为影响更多人,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够和谐。“所谓的‘三无’是对过去无悔、对现在无怨、对未来无忧,就是用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天。”
“你一定要等到我,我要去看你。”
李茗茗很喜欢读小说,她曾在排行榜上看到了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很感兴趣。“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一杯茶、一本书,陪我过了一个很安静的周末。”
这本书讲的是一名普通人的善良与坚持,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的万象,她用“非常感动”四个字,来评价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
书中讲述了一名退休工人的故事。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疗养院的信,来自前同事的信。她在信中告诉他,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人世,回忆了人生中对她起到帮助的人,回忆起很多往事,他是其中一位。
他揣着回信,准备邮寄出去,但一连走过几个邮筒,都没有投进去。他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步行680多英里,去疗养院看望她。“你一定要等到我,我要去看你。”他身无分文行走,一路上,很多人因为他的经历,利用他的行动达到某些目的。而他的目的却非常单纯,只希望老友能多活一天。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人性里最温暖的部分,值得大家多读。”李茗茗说。
“即便女儿走了,他们照样很安详地生活。”
多年前,李茗茗读了杨绛的《我们仨》。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围城》《洗澡》,尽管他们的作品不多,但都非常经典。”李茗茗说,《我们仨》这本书里,杨绛写了跟丈夫钱钟书、跟女儿在一起的事。“我很欣赏他们的生活状态,即便女儿走了,照样很安详地生活。”
“去看他们每个时期的照片,会觉得‘相由心生’这话非常有道理,永远那么安静、那么优雅,永远散发着书卷气。”言语中,透露着她对杨绛、钱钟书的钦佩之情。
多年后,她把这本书也列在了书单里,与读者分享。
【数据】
中国企业家年平均阅读量不到1本
“我们国家的阅读水平,还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引起重视。”李茗茗不无担心地说。
中国出版研究院已经连续12年,对全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发布调研的结果。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比此前一年略有下降。“抛去功利性的阅读(教材、教辅书、考试书等),国人每年真正阅读的书,还不到一本。”
相比之下,她分享的另外一组数字,令人担忧: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以色列平均每人年度数量65本,美国20多本,日本、韩国15本左右。“我还在另外一个资料上看到,中国企业家年平均阅读不到1本,而日本企业家年平均年阅读量50本。”
“创业创新的基础是不断学习,不断阅读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她认为电子工具阅读很好,但纸质阅读才更有利于从阅读中吸收营养。
【问答】
Q:您喜欢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书?
A:工作原因,得到书的信息很多,沙发、床头、书橱、书桌,到处都散乱着书,只要有空闲,随手都能拿到书。我阅读的时间集中在睡觉之前和早起之后,大约半小时或更少的时间,有时没公务回家早,有一小时读书时间。出差的时候,我一定会带上一本。周末的时候,假如没有公务,一杯茶一本书、或者是一杯咖啡一本书。
Q:您读书的节奏如何?
A:读书节奏不快,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还会拿着笔,把感兴趣的话,都划出来。读完之后,把划过的话看一遍,有时间再抄下来理解。有时候会同时读好几本书。有的书非常难理解,像《中国哲学简史》一下子是读不完的,读起来很艰难,有时候就会拿一本轻松一些的书读,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读。
Q:会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的书单吗?
A:我真做过这个事儿,但因为工作原因,从没有完成过。希望把所有空余的时间,读我喜欢的书。现在期待有一个假期,全部用来读书就好了。
Q:作为书籍的推广者,您是如何对自己定位的?
A:这个牵扯到我们新华书店转型的问题,包括书城转型的围绕城市书房、城市课堂、以及智慧书城,进行布局调整,因为书城两到三年就要重建了,我们在硬件上没有硬装修,只是通过灯光设置、调整布局、分类的调整,来达到一个转型升级的目的。
新华书店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文化永远是第一位的属性,除了商业是第二位的,书店是专业的指导者,这就要求我和我的同事们,倡导全民阅读。这次转型,“城市书房”就是给整个社会提供阅读的场所,“城市课堂”就是要通过文化活动提升阅读的兴趣,让大家参与到阅读中来,“智慧书城”通过技术的提升,购书与阅读更便捷、更快捷。
Q:请您谈谈2015年新华书业向新的商业业态转型,如何实现更好的互动?
A:通过城市课堂,充分利用上游的资源,跟我们合作的有500多家出版社、300多家工作室,把这些资源,在书城里面不断举办不同主题、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像领读人就很好,是不是每个领读人到我们这边主持一期读书活动?通过名人效应,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还有就是优惠的购书活动,举办很多培训班。创新创意,我们也可以跨行业合作,吸引更多人到实体书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