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纸绢经纬三百万,骐骥驰骋七十春

2016年青岛出版社隆重推出精装六卷本《冯骥才》

 

 

纸绢经纬三百万,骐骥驰骋七十春。2016年新年伊始,精装六卷本《冯骥才》由城市传媒旗下青岛出版社隆重推出,即将亮相新一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492564618275483369_副本_副本.jpg

 

时年七十三岁的冯骥才先生是一个才能卓异、情感真挚、“闲不住”的人。

 

唯其卓异,方能动心忍性,起于尘廛,经历“文革”淬炼,玉其于成。初为画家,做过运动员、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后崛起为“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纵横中国文坛五十余年,出版作品近百种,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名满天下。其绘画作品亦足有堪称者,以深远的意境寄托诗情与文思,富于文学性,在画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人画”(平山郁夫语)。

 

唯其真挚,方能以天下文化兴亡为己任,念旧恤残,为国存珍,不畏艰难困苦,自六十岁甲子之年,奔走呼号,“把书桌搬到了田野”,投身于祖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著力尤多,影响尤大,以至于路人皆知“保护”,老妪能解“非遗”。

 

唯其“闲不住”,遂具备不凡的创造能力,“若坐若卧都在创作;一事一物均作思考”。以极大的恒心耐力,剖解一个个“好奇心”,单以此而论,也堪称“奇人”。

 

先生近以其文集六卷本总结半生事功,凡有二谛,书画诗文为其所思之心谛,文化保护为其所行之世谛。用先生的话说,就是思想与行动。三百万字读罢,可知其为人。

 

图书简介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文集以六卷、三百万字、六百幅图的规模系统总结了冯骥才先生半生事业功得,精选冯骥才在文学、绘画、书法各方面的精彩作品,呈现了这一时代罕见的文化景观。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一为“诗文书画”,分作《诗文卷》两卷和《书画卷》一卷;一为“文化保护”,分作《思想》《行动》《田野散文》三卷。

 

“诗文书画”三卷本体现了冯骥才的内心锦绣世界,辑录了其成名之作如《炮打双灯》《三寸金莲》《神鞭》等中短篇小说廿四篇,《一百个人的十年》等口述文学十一篇,《珍珠鸟》《挑山工》等散文四十四篇以及随笔、诗歌精品力作若干。并收录冯氏自一九六四年至今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一百余幅,最能代表其“中国现代文人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和嬗变风貌;三十余幅书法作品兼具“字韵”“书意”。这些作品为一般专擅于书画的艺术家所不及,贯注了冯氏数十年的精神力量和艺术才华,法古并不泥俗,中西贯通,标格清逸,自成风貌。值得注意的是冯先生二十余篇议论艺术的文章,为首次结集出版,他以文学家的锐利思想透视,追求淡泊超脱的中国文人画心得,以对中国绘画史、宗教史的渊博知识为之,加以娴熟的语言技巧,令读者深入艺术“三昧”,有入宝山、探密窟之感。

 

“文化保护”三卷本出版意义非凡。冯骥才是当代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倡导者与“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发起了规模宏大、历时十个年头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文化保护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唤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文化抢救工程时间跨度之久、参与专家学者之多、内容涵盖之丰富都是史无前例的,有些保护理论、方法在世界上也属领先。本书首次将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观点、理论、言论及行动,进行了全面披露、整理。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当代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对于世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据悉,冯骥才先生2016年新书发布活动暨读者见面会将于2016年1月7日上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本次活动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共同举办,届时,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将携带2016年最新出版的作品与读者见面,介绍他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最近的 “三大工程”,并现场回答热心读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