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30年 文化传承点亮城市之光
2017年1月11日,由青岛出版集团倾情钜献的《世界遗产全集·亚洲卷》《云冈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令人震撼,引发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在建社30周年之际,青岛出版社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彰显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成立于1987年1月的青岛出版社是青岛出版集团的前身,步履坚实三十年,它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出版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与青岛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一脉相承。
“三十而立”,秉承“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的使命与责任,“打造城市出版特色”的发展目标路径清晰。在流金岁月中,青岛出版集团向人们呈现出的,是一个文化企业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由功能单一的城市出版社,向产业多元化、功能跨媒体、业务跨区域、组织形式跨所有制的出版集团飞跃发展的故事,在聚焦城市特色的出版之路上蹄疾步稳,以文化之光为城市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精品战略
“青岛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出版集团2017年重点新书发布会新书揭幕。
《世界遗产全集》亚洲甲卷、乙卷收入了截至目前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记载的中国所有的世界遗产,堪称“中国世界遗产全集”,拍摄、编写时间跨度达20多年;《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为冯其庸先生在“文革”中手抄,作为《红楼梦》的珍贵版本,对于红学研究和传承意义非凡;《云冈石窟佛造像典藏卷》史诗般再现了云冈石窟最宝贵的艺术精华,文化价值达到历史新高度……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青岛出版集团2017年重点新书发布会上,隆重发布的三大书籍,在中国出版业内可谓一大盛事。
“《云冈石窟佛造像典藏卷》这本不同凡响的大书得以推出,要感谢青岛出版集团的文化胸怀,这本书的出版意义非凡,是《云冈石窟全集》现身的曼丽曙光!”在发布会上,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如是说。
发布会上共襄盛举的背后,是青岛出版集团对于精品出版战略始终如一的坚守和追求。在“集中、集聚、集群”的发展思路之下,青岛出版集团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深入挖掘具有理论深度、学术分量和国际知名度的重点选题,出版了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自2009年以来,青岛出版集团每年斥资数千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出版,形成了人文艺术、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等多个品牌板块。
秉承“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的出版理念,持续扩大精品力作出版规模,稳步提升重点图书的内容品质,青岛出版集团先后推出《孔子》《冯其庸瓜饭楼丛稿(35卷)》《中国高等植物(15卷)》《世界维管植物(50卷)》《周国平集(26卷)》《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等多部重大出版项目,其中4个出版项目单笔投资过千万元,连续8年有12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先后斩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青岛出版集团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合作,设立孔子书房出版中心,出版了《孔子研究论文选编》《孔子研究论著目录(1984-2014)》等图书,并在济南、青岛、曲阜等地的多个社区共同建设“孔子学堂”,让孔子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继2015年集团申报的儒家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平台项目获得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后,2016年集团申报的海音书院O2O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再次获得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成为一流出版社,必须有一流的出版物。”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鸣飞表示,青岛出版集团凝聚了大批优质版权资源,深入挖掘具有理论深度、学术分量、群众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内容产品,形成了“青岛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出版集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出好书放在第一位,做到越是改革,越要保证图书主业的核心主导地位,越是发展,越要保证政治正确、知识准确,坚定不移推进精品出版战略,为社会、为读者奉献更多好书。
体制创新
文化企业的资本突围
2015年9月17日,青岛城市传媒在上交所举行上市仪式。
青岛出版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1月的青岛出版社;2009年3月,青岛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成立青岛出版集团。
改革是发展的源泉,在最大程度上释放了出版生产力。青岛出版集团自转企改制以来,总体实力快速提升,活力不断释放,赢得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01年,青岛出版集团总资产4亿元,总收入4亿元;2009年,集团转企改制,总资产14亿元,总收入11亿元。
2011年,青岛出版集团重组出版发行板块,完成股份制改造;2012年10月,股份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在2012年,青岛出版集团实现总资产26亿元,总收入17亿元。
2015年9月17日9:30,随着清脆的锣鸣,青岛出版集团所属的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资产重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城市传媒成为全国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副省级城市出版传媒企业,这一天,也意味着山东文化企业主板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城市传媒的成功上市,为自身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城市传媒将立足资本市场,凭借城市特色发展模式和版权资产优势,尽快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未来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型出版传媒企业。”在上市当天,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城市传媒董事长孟鸣飞表示。
事业转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每一次创新突破都让青岛出版集团释放出巨大活力。在2009年整体转企改制后,青岛出版集团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流程再造为重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结构合理、定岗定编、职责明确的岗位管理体系,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薪酬模式,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5年,集团实现总资产53.2亿元,收入23亿元,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报告》,青岛出版集团所属青岛出版社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地方出版社第5位、副省级城市出版社第1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青岛出版集团搭建内部创新创业平台。设立赢基金创业大赛,选拔优质创业项目,至今,大赛已连续举办3 年,10余个项目得到支持。集团设立创新团队和创新个人专项奖励,自2012年起,已表彰近20个创新团队、10余个创新个人。2016年,集团又设立1000万元新媒体发展基金,进一步创新孵化机制。
资本积累和品牌积累是两把利剑,而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让企业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使一个普通的城市出版社实现了向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的华丽蜕变。
优化布局
城市出版的“青岛样本”
青岛书房外景。
在中国,城市出版往往不具备规模优势,也没有出版资源的深厚积淀,而作为城市出版单位的青岛出版集团,立足城市文化消费需求,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业布局,打造了一条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网络、影视七大业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为城市出版社的发展探索出可以借鉴的“青岛样本”。
“在图书出版方面,我们的体量不大,但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最好的城市出版社。”孟鸣飞表示。
围绕“城市出版”的理念,青岛出版集团精准聚焦城市居民文化需求,在出版方向、市场布局、业务门类、渠道拓展方面,紧扣城市主题。锁定教育出版、生活时尚、人文艺术、少儿书刊等四大优势出版方向,为城市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教育出版方面,青岛出版集团拥有《数学》《科学》《书法练习指导》等四套国标教材,以及多套地方教材和特色教材,构建了教育版权资产体系;在市场图书板块,集团美食类图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零售排行榜第一位,大众健康类图书稳居全国零售市场前三位;社科、少儿图书连续推出精品力作,全国排名稳步提升,连续两年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集团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合作出版《环球少年地理》(《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目前期发量超过10万份;少儿期刊板块产品群期发量超过200万份。
以文字记录城市,用优质出版物为青岛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事业增光添彩。《从环湾发展走向蓝色时代》《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青岛作为》《国际视角看青岛》《美丽的大沽河》《人文青岛书系》等300多种出版物记录着青岛的发展脉络,与这个城市弥足珍贵的历史与现状。
近年来,青岛出版集团先后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集体奖”、“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和“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等荣誉称号及奖励。2015年6月,青岛出版集团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世界版权金奖”,成为本届评选中我国唯一获奖的出版单位。2016年,青岛出版集团获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殊荣背后,是一个文化企业的逐梦之路,也彰显出一座城市品格与文化的提升。
孟鸣飞表示,一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创造资本价值,给投资者以回报,还有更大的社会责任。
“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营造城市的阅读氛围,使这个城市成为一个阅读的城市。”他说。
了解一个城市,从了解城市的书店开始。从新书城“城市书房”“城市课堂”为主基调的业态布局调整,到为读者点亮夜读之灯的全省首家24小时书店——明阅岛,以及全国首家美食书店BCmix,“青岛书房”、“涵泳书店”等新型复合阅读空间的营业……由青岛出版集团打造的主题书店,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城市品位的范本展示。
当城市出版的“青岛样本”路径明晰,也为其他城市的借鉴复制提供了可能。2016年10月,烟台城市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暨青岛出版社烟台分社挂牌成立。烟台城市传媒由上市公司城市传媒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出资打造,将立足烟台开展文化产业领域相关业务。这是青岛出版集团在异地设立的第一个出版分社,也是城市出版模式的首次复制尝试。
转型升级
构建城市文化产品群
青岛城市传媒广场效果图。
当科技的浪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嬗变, 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新媒体发展的热潮之下,青岛出版集团并没有被动地等待机遇,而是通过转型升级来主动引领发展,积蓄新的动力。
在转型过程中,青岛出版集团一方面以内容提供为重点,强化内外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以业态创新为重点,强化科技与内容融合,推动新技术应用,探索数字新媒体等新兴出版领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产品群。
随着青岛微书城在全国出版传媒行业首家实现对微信和支付宝的全面覆盖,全市新华书店接入手机移动支付,实现支付手段升级,逐渐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城市阅读O2O服务体系”,见证着青岛出版集团“文化+科技”,“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建设。
依托《三江源》《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等高端图片影像资源,集团启动了艺术图片数据库建设,推出的“人文中国”APP,上线一年,已收获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在数字教育领域,集团积极促进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自主开发的“青云梯”智能题库上线,整体推进顺利,收入省教育厅电教目录,实现经营落地。
近两年以来,青岛出版集团分别与青岛海尔、青岛海信、中国华录集团、京东集团、中国华冶集团等多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文化+相关产业”,加强跨界合作,多方整合资源共振放大。在产品开发、集成应用、城市数字文化社区、新媒体平台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出版业务跨界整合开辟新路。
在产业延伸方面,集团通过《速成围棋》图书的出版,开发围棋教学培训需求,编辑出版多种、多级别围棋培训用书,同时举办“青岛出版杯”全国业余围棋大赛,到目前,赛事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业余围棋赛事。组建的青版棋院也已扩展到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多个领域。集团投资一亿元发起设立影视公司,抗日纪录片《根据地》2015年年底上映,获得中广协中国纪录片一等奖,新近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参投的商业电影《九层妖塔》《我们的十年》《虎父犬子》等多部影视剧作品已经上映。
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平台,青岛出版集团探索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扩张业务、提升影响、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2015年9月,集团投资入股的深圳崇德动漫影视公司以及上海童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挂牌新三板,集团所持有股份对应的权益大幅提升。城市传媒2015年完成了对国内女性阅读第一品牌“悦读纪”的股权收购,对其实现控股。2016年6月,公司投资6000万元,间接入股上海证大喜马拉雅,深化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不远的将来,一场盛大的文化与商业相融共兴的宏伟蓝图即将绘就,2015年,青岛出版集团启动建设投资约为8亿元的青岛城市传媒广场项目,将集图书售卖、阅览,结合商业、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为一体,其中书城部分将成为省内最大的书店之一。
产业延伸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16年9月20日,青岛出版集团在东京举行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收购交接仪式。
2016年9月20日,在东京的虎门大厦,举行了一场吸引中外媒体的盛大庆典。在这一天,青岛出版集团收购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举行交接仪式,青岛出版集团完成对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100%股权的全面收购。
这是山东省国有文化企业首例海外并购,是青岛出版集团贯彻落实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事实上,青岛出版集团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探索早已开展,在力促青版优质版权资源的对外传播方面,《中国针灸史图鉴》等诸多优秀图书版权已经实现“走出去”;《孔子卡通故事精编》和《孔子卡通传记》被孔子学院总部选为指定教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2012年,集团与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开展合作,出版大型全媒体画册《中国-新长征》,开创了“中方投资-外方编制-中方出版-外方发行”的全新出版合作模式。目前,该书已输出英文版和阿文版,意文、韩文、俄文版本正在运作之中。2016年下半年,集团继续与威尔顿国际集团合作,并联合人民网、澳大利亚天空卫视,共同打造“中国经济领军人物高端访谈”系列节目,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中国经济发展新成就。近期,青岛出版集团积极探索搭建儒家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平台,将传统文化嫁接前沿科技,构建起多媒体传播平台。
“2017年,是青岛出版社建社30周年,集团发展理应加速。”孟鸣飞表示,青岛出版集团将进一步将导向内容建设,置于公司发展的中心,丰富阅读,丰富思想,使青岛出版的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有新的积累和提升;立足上市公司平台,以新发展理念,坚定改革探索,谋求机制创新,使文化、资本、科技诸元素,在产业平台聚集迸发;以发展智慧与战略定力,持续坚韧地推进转型升级。
在全新的起点,青岛出版集团将继续蝶变,以文化的力量塑造城市的魅力。让文化之光,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灵魂之光,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更持久而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