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展国学风范 扬文化精髓——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综述    

2015-10-29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 曹雯

    

 

为期3日的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简称“孔学堂书博会”)于10月18日在贵阳孔学堂落幕。作为全国首个国学类图书博览会,此次孔学堂书博会邀请到了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齐鲁书社、世纪·上海古籍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236家出版机构,共计2万余种,20万册国学类图书参展。

 

 其中,以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贵州大学出版社、孔学堂书局等为代表的10家省内参展单位所展出的优秀国学出版物,共计1468个品种。作为贵州出版行业的主力军,各家出版社所展出的图书可谓丰富多样。诸如“大众儒学书”系列、“民国学术文化经典系列”丛书、“星光丛书”系列、“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书系、“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苗学辑”系列、《阳明精粹》、《阳明心学丛书》等,其内容不仅关注国学经典著作,也展示了大量贵州历史风情,颇具贵州特色。

 

据统计,从10月16日至18日,共有6万余人次前往孔学堂书博会观展、购书,使得20万册图书基本售罄,图书销售码洋为5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首届孔学堂书博会不仅集全国国学出版物展示、交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也成为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精髓的传播、教育平台。

 

在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展区里,国乐古琴、书画留白、汉字意象等专题凸显高雅格调;而以贵州本土“非遗”文化为依托,“活态”展演为主要方式的“非遗之光”专题展区,则汇集了省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除了会展活动外,首届孔学堂书博会还配有国学讲习、论坛、对话、展演等活动,并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些活动不仅在交流中形成了不同地区的行业对话机制,通过共同探索国学出版的现状与未来,为我省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经验。同时,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文化名人阎崇年、国医大师刘尚义、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履生等人在内的国学大家们,也为前来买书的参观者们奉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此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的新书《之江新语》出版报告会,在孔学堂书博会期间举行。报告会后,浙江人民出版社向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开阳县毛云乡、观山湖区碧海社区、贵州大学捐赠了千余册《之江新语》。而河北展团也精心挑选了200多种,价值3万元的国学类精品出版物参展,并全部捐赠给了孔学堂。最后,在10月18日的集中捐赠仪式上,共有60家出版机构向贵州省文史馆、孔学堂国学图书馆、修文县王阳明纪念馆、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4家单位捐赠图书4114册。

 

文化事业滋养精神家园,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首届孔学堂书博会能落地贵州,与我省近年来在国学出版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密不可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首届孔学堂书博会书展办公室主任朱新武指出,此次我省参展的1468种国学图书,既有高端精品,也有畅销书籍,从中可以看到贵州对于国学出版的研究、探索与成果,不仅没有丝毫逊色,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发达地区,势必能大大提升文化自信,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而经过三年发展的贵阳孔学堂,目前已创办了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孔学堂网站、孔学堂艺术团、孔学堂国学书店等机构,同时在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做出探索,着力打造的“国学云”平台预计在2016年底投入使用。

 

通过搭建文化平台,举办各种讲座和学术活动、会展活动,把传承国学文化和挖掘本地文化结合起来,把儒学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将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文化支撑作用,在构建“精神高地”中形成文化支撑体系。多彩贵州,正因为厚重的国学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绽放出亮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