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让美好在我们的世界里永远绽放——读《布伦迪巴》有感    

2015-10-29 来源: 青岛出版集团 作者: 马琪

   

 

《布伦迪巴》是1943年特莱津集中营上演的一部儿童剧,创作者和演员都是集中营中被囚禁的犹太人。该剧上演不久,其创作者就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杀害,参与演出的小演员们也陆续遇害。这朵“囚笼里的自由之花”仅仅上演了55场。

 

 这是个多么让人伤感的故事。纳粹恐怖统治的集中营里,遭到残酷迫害的犹太人,强大压力下的小舞台,台上天真的儿童们欢快的演出,党卫军监视下的观众爆发出的向往自由、反抗压迫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声……可惜,自由之花刚刚绽放,就被无情地屠杀了。

 吾兄耀辉,机缘巧合,读到当年儿童剧《布伦迪巴》的相关介绍,被彼时情境吸引,当即决定重写这个故事,让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那个时代,并铭记那段悲惨历史。

 

《布伦迪巴》前半部分是一部美丽的童话。文中两个孩子,在大黄狗、小白猫和麻雀的帮助下,团结起镇上300个孩子,勇敢地赶走了大恶人“布伦迪巴”,为生病的妈妈买到了牛奶。儿童的世界单纯又美好,他们不受外界左右,为了医治生病的妈妈,想方设法,百折不挠。而在成人的世界,这样单纯的美好太少。我们容易被环境干扰,容易知难而退,容易夹杂着复杂的目的去做事。读过童话,让人反思。

 

 后半部分《囚笼里的自由之花》是深刻的人文随笔,围绕诞生于二战纳粹集中营里的这部歌剧及众多相关作品,讲述被囚禁、折磨甚至终被杀害的孩子与艺术家们,如何让美与自由之花生根、发芽乃至绽放,惊艳世界,警醒后人。

 

这部《布伦迪巴》不仅唯美,更加厚重。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布伦迪巴”事件不仅发生在特莱津,也发生在中国、新加坡、韩国等等所有被侵略国家。这个时候,读这部作品,更有意义。其实“布伦迪巴”更代表一种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战斗的精神,相信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都遇到过很多“布伦迪巴”,我们面对他们时,是怎样的心境和精神?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反思历史、反思人生,更启迪我们积极生活、拥抱美好。

 

耀辉兄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的研究生。一直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转行做了儿童文学作家、编辑,读完这部《布伦迪巴》,我才感到释然: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然――儿童文学也完全能够折射出人类命运这样的宏大主题!而他的才华横溢加精雕细琢,让这部作品出类拔萃。

 

我给4岁的儿子读这个故事,本以为他不一定听得懂也不一定听得下去,没想到2天晚上就读完了,他还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对一些情节无法完全理解,但他听完后说,“以后你和妈妈病了,我也去给你买牛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