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从历史经典中读出趣味来《少年读史记》,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2015-11-06 来源: 当当童书 作者: 本社记者



20151106110014407_286492991_46.jpg

 

《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疑是史书中的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得到的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阅读《史记》同样如此:“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余秋雨

《少年读史记》是台湾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60余篇人物故事编写而成。他创作的初衷就是:打造一部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在书中,他用儿童的语言、现代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每个故事后边还有“三分钟读历史关键”“原典精选”等板块,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汲取其中的营养。

 可能有的人会以为,历史是这样的:


2(67).jpg


这样的:

3(58).jpg


甚至是这样的:

4(34).jpg


其实历史还可以是这样的:

     

孟尝君很烦恼,问随行的门客,没有人能够想出好办法。坐在最下位的一名门客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拿到那件白色狐毛皮裘。”

     

于是,这名门客在夜里伪装成狗,溜进秦国王宫,从宝库里将白色狐毛皮裘取回,让孟尝君转手献给幸姬。



5(26)_副本.jpg


 ——是不是很神奇?想象一下,一个人披上一张狗皮,便可以将狗模仿得惟妙惟肖,这简直是在古代就将“cosplay”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啊!

 

又或者是这样的:

田单最后使出的奇招,是千年之后仍让人拍案叫绝的“火牛阵”。他将城里的一千多头牛,都披上画着五彩龙形花纹的大红绸被服。每头牛的角上都绑着锋利的刀,尾巴都捆着沾满油脂的芦苇。这时,城墙已经凿出了几十个洞。夜里,田单将牛尾巴上的芦苇点燃,放他们出洞,再派五千壮士跟随在后。牛因为尾巴被烧痛,疯狂地向燕军奔去,吓得燕军惊慌失措,四下逃散。


6(15)_副本.jpg


这一举动要放在现在,肯定会有虐待动物的嫌疑,可是,读史至此,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就要“亡国”之际,他们奇招迭出,动用一切资源挽救了自己的国家。

 

我们常说“读史以明智”,阅读史书,可以明事理、开格局、增见闻、广学识……越早让孩子接触历史,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就越深远,就越能夯实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不可否认,对于孩子来说,历史是枯燥的,即便是我们用他们的语言来讲述,用现代的视角去观察,用尽量浅显的道理来解析,他们仍然可能避之唯恐不及而对电脑游戏情有独钟。要让他们“饶有兴趣”地读史,首先要让看得懂,接着还要让他们看出意思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史同样如此。同样的项羽自刎乌江,有人哀其不幸,有人怒其不争,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就有这样一本你的孩子完全看得懂的《史记》在手边,你希望他能从中看出怎样的司马迁、项羽和刘邦呢?


7(12).jpg


 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读《史记》,成大器!

 《少年读史记》,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