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怡情》
欣赏美食是一种生活态度。创造美食需要良好的心态,唯美的追求。宛耘的新菜创作和精致摆盘,无一不体现着她的这种心态和追求。
尤令我难忘的是,一次在宛耘工作室做客,前菜端上来的竟是一袭雪白的新娘婚纱,上面还洒着粉色的小糖珠。细品后才得知,那不过是精心制作的普通白萝卜片。原来,宛耘的灵感来自一本时尚服装杂志的照片。这也说明,宛耘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寻找创作灵感,最后演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
宛耘也极度关注食材来源和食品安全。记得那次与宛耘夫妇去阳澄湖探访有机农场。看到各种蔬菜水果,宛耘快活的像个孩子,不断向农场经理问长问短。
我始终坚信,只有对生活抱有激情,才能引燃创作的激情,也才会造就杰出的厨师,而宛耘正是这样的人。
——罗毓瑜(Pauline D. Loh
(新加坡籍北京媳妇,资深媒体工作者。现任中国日报高级编辑,是国务院聘请的特级外国专家。在国内外以英语写美食专栏,出版过数本烹饪书籍鼓励年轻人多在家做菜,多认识自己的饮食文化。)
媒体评论: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认识宛耘是在2012年,那是央视的《中国味道》第一季比赛时,首轮比赛后和评委们聊天时我们就一致认定这个选手功底比较扎实,创新意识很强,自身条件出众。虽然最后只取得亚军,但是她本人却很淡然:“亚军很好啊,说明比冠军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有些惋惜的我瞬间也释然了。
赛后的宛耘没有从事普通的餐饮工作,而是在天津创办了一所中西餐教学、餐饮文化推广的学校。温婉优雅的环境、独具匠心的装饰、专业高档的设备、体贴周到的流程是我始料未及的。夫妇二人数次来京向我请教,与同门师兄弟们交流,我惊讶于他们对餐饮行业的理解、对厨艺研发的渴求、对传统技法的尊重、对市场趋势的研判。他们的执着感染着我,能用我几十年的餐饮教学经验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令我非常欣慰。
在我众多的徒弟中,宛耘是“另类”的。她没有经过专业厨师的学习成长之路,但是她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走南闯北、扩展视野是她的学习手段,潜心学习、博采众长是她的学习方法。严格地讲,她创办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现代生活沙龙”。她着力推广的不仅是餐饮文化,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状态的影响可以产生量变,而态度的转化可以发生质变。她提供服务的,不是“高端客户”,而是“对美好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人们。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才是她的最终目的。
我相信,本书的菜品对很多人会有帮助的。没有昂贵的食材,没有高档的盛器,没有复杂的技法,没有过分的雕琢,只有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家常菜,只有欢聚一堂的家宴味道。